您当前的位置:张家口长安网 >> 警方提示

无良商家用“保健品、收藏品”忽悠老人

来源: 张家口新闻网 2016-11-11 15:12: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家口新闻网讯近日,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其父母最近又频繁接到推销保健品、收藏品的电话,且依旧不顾子女劝阻,购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品、收藏品。老人几年间花光了积蓄不说,还与子女们矛盾颇深,更耽误了病情。无奈的刘女士一家希望通过媒体,唤醒像她父母这样深陷其中的人们,也警示那些无良商家,别用“保健品、收藏品”的幌子忽悠老年人。

  据刘女士讲述,其父刘金山今年80岁高龄,从8年前开始,患了糖尿病、帕金森症、高血压、小脑萎缩等疾病,这可急坏了老伴崔玉珍,从那时开始,崔玉珍老人开始接触并购买认为有利于老伴病情好转的保健品。2008年至今,老人购买的保健品、保健仪器粗略估算就有三四十万元之多,并且都是用几天、试几天就因无效放置一边。细心的刘女士注意到,原来是所谓的健康义讲,打着知名老中医坐诊的旗号,对十几名老人进行并无多少科学依据的洗脑引导,目的就为推销数千元的“神药”。一边是明显忽悠老人的骗术和价格不菲的无用“保健品”,一边是年迈母亲为老伴的健康而苦苦付出。与金钱的损失相比,耽误老人的病情显得更为重要,由于过分相信这些“保健品”,不相信医院和医生,其父亲病情恶化,刘女士一家很无奈。

  正在刘女士一家发愁“保健品”问题时,“收藏品”也盯上了崔玉珍老人。刘女士说,大概四五年前,其母亲接到推销收藏品的电话,那推销招数和程度要比“保健品”更令人咋舌,其动情的语言和环环相扣的情节,无不令老人动心。刘女士说,由于购买“保健品”花了不少积蓄,当得知“收藏品”能挣钱后,老人便陷入投资升值的骗术里。“航空限量纪念币”、“名家书画”、“玉玺古董”等名目繁多的“收藏品”推销电话几乎占据了崔玉珍老人的所有时间,最严重的时候都无暇照顾老伴。刘女士发现母亲的手机记录都是全国各地的来电,通话时间都很长,为此,刘女士曾给父母家更换了两个座机号、两个手机号,以为能避免此类电话的骚扰,但都无济于事。

  让刘女士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秋天,一个称价值两万多的“玉玺收藏品”卖家告诉老人,只要购买,就可享受专人上门送货、货到付款,一个月后还可享受高价升值回收“礼遇”。无法阻止母亲投资的刘女士只能在专人送货上门时严词拒绝,并以报警来保护自身,送货员只好作罢,谁料第二天老人趁子女不在主动给送货员打电话,进行了“收藏”。一个月后,当老人想高价出售她的“收藏品”时,对方以种种借口拖延、忽悠老人。事后,刘女士将此玉玺送至我市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为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普通工艺品。

  刘女士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首先,这些不同产品、不同地域的推销者都是通过电话对老人进行忽悠,如果老人有过购买经历,类似推销电话就更频繁和复杂,好似一张逐渐扩大的网,使老人越陷越深;其次,无论“保健品”、还是“收藏品”,起初都是和老人打“感情牌”,嘘寒问暖,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往往几句话就让老人觉得电话那边比自己的亲生子女都亲,老人自然放松警惕,这就为下一步实施骗术打下基础;第三,对老人进行洗脑,通过介绍其所为的“科学道理”或“前景分析”,让老人对其深信不疑、欲罢不能,从而为其“保健品、收藏品”买单。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手头有积蓄、渴望健康、财富且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打着“保健品、收藏品”的幌子进行疯狂的电信诈骗,上当受骗的老人不在少数。市工商局相关部门及公安机关提醒市民,如遇类似情况要提高警惕,保持头脑清晰,要听家人劝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李响)

关键词:保健品 收藏品 老人 商家 受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超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35278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