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张家口长安网 >> 综治创新

筑牢无形的高墙,唤回迷失的心灵 ——怀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纪实

来源: 原创 2019-06-13 17:10: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才能春满园”。

  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外部看来,他们与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有一堵无形的高墙,把他们与普通公民分别开来,他们,就是社区矫正人员。他们犯了罪,被判处了刑法,却不被关在高墙壁垒、戒备森严的监狱,而是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下和关爱下相对自由的接受改造、生活和就业。

  怀来县司法局于2005年作为全省十二个试点区县之一率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到2009年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50名,累计解除912名,无一脱管漏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加大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力度,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规范管理功能,怀来县司法局积极动员、谋划筹建,于2016年12月份成立社区矫正中心并在日前投入使用,2017年12月份正式挂牌成立怀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大队,进一步推进了怀来县社区矫正工作队建制建设。社区矫正管理大队内设信息采集、矫正登记、矫正宣告、定位监管、谈心谈话、集中教育、档案管理等功能区域,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LED大屏幕显示器等办公设备,是怀来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一线平台。为弥补集中教育场所不足问题,将社区矫正中心集中宣告室和沙城司法所集中教育室统筹利用,2018年7月建成了同步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同时对40人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办公场所和工作流程的进一步规范,改变了最初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局报到时对自己身份无知、对自己应服从管理无知及对应承担责任无知的“三无”状况,至现在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罪犯身份,认罪服法,自觉悔过,积极的接受社区矫正。罪犯对自身认知的提高促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积极生活,大大减少了再犯罪的可能性,近三年无一脱管漏管,重新犯罪,远远小于全国0.1%的重新犯罪率,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为确保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严肃和规范,每一个流程都必须做到合法、严谨。在审前调查评估环节,社区矫正机构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委托的案件,依法、规范进行审前调查评估,及时指派工作人员组成调查评估小组,对被告人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走访调查,制作调查笔录、利用执法记录仪拍摄调查全过程。经调查评估小组集体研究后,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书。在接收环节,对社区矫正人员逐一进行入矫宣告,宣告率达到100%,使社区服刑人员牢牢树立在刑意识,服从管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及时成立矫正小组,对每一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分级管理,制定矫正方案。在日常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周报告、月见面及每月两个八小时学习劳动规定,为每名社区矫正人员都建立了手机定位抽查、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各类档案,实现工作留痕,确保奖惩有依据。对不能自觉接受教育管理的人员,坚决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罚,让社区服刑人员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不敢逾越法律的“雷池”。

  在监管教育的同时,帮扶感化也是怀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矫正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扶工作,怀来县司法局结合实际,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认真解决特殊对象的具体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张某,2013年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张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原来在工地当水暖工,后来考了驾照。出事前六个月张某通过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自己当了老板的张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为了省钱,张某没有雇人,自己一个人跑长途。正在这时,由于过于疲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张某的美好憧憬瞬间破灭,本来负债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对死者的愧疚和事业的打击使张某陷入了绝望。第一次来司法局报到,当得知活动范围不能出县且每月需要参加学习和社区服务后,张某顿时崩溃了,当场表示拒绝接受社区矫正,甚至说“你们这样还不如要了我的命,让我蹲监狱去得了”,转身回了家,工作人员按规定对他给予了警告处分。后来给张某打电话也不接了,经过多次的走访查找,一直没找到张某本人,眼看着脱管快够一个月了,按规定要对张某提请撤销缓刑了,工作人员左思右想,站在张某的角度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不能放弃。于是第二天,工作人员又去了张某的家里,一敲门家里有人,顿时惊喜万分。谁料张某得知是司法局的人时,不给开门,工作人员在门外不断的劝说,又叫来了村委会干部一起做工作,在门外劝了一个多小时后,张某终于开了门,但是态度依然抗拒,说“你们不让我出去打工,还让我学习和义务劳动,我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我怎么还钱,怎么养活家,你们把我收监得了”。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忽然想起来他的一个朋友是承揽水暖工程的,于是对张某说,“你别愁,我有一个朋友揽水暖活的,你不是原来干过,我看你也挺能干的你跟他干几天试试去”。于是工作人员给朋友打了个电话,朋友那正好也缺人,就答应了,让张某跟着他去干活。逐渐的,张某的工作慢慢有了起色,也能自己揽点活自己干了,生活也步入了正轨,也找回了重新生活的信心。通过这件事和期间工作人员对他的针对性教育,张某的态度慢慢的转变了过来,能够主动接受社区矫正了,态度也慢慢端正了起来,再也没有违反过相关规定,直到2018年顺利解除矫正。在解除矫正时,张某说“如果当时你们放弃了我,我再去监狱蹲三年,也许一辈子就翻不了身了,我真心的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一个普通农民感情的自然流露让工作人员感慨万分。这只是怀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中众多帮扶案例中的一个。在这些案例中,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的一座桥梁,监管惩罚只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部分,帮助他们真心悔过,认真改造,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根本。

  多年来,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困难,但怀来县司法局坚持着多总结一些,多努力一些,多提高一些的信念,突破了一个个发展中的瓶颈和困境。回顾2012年,注定是载入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史册的重要一年。1月,“两高两部”联合颁布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同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至此,社区矫正成为了一项法定的刑罚执行制度。可是,对怀来县司法局来说,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工作主体明确了,工作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工作标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责任也压到了背上,可是工作人员的数量没有变。面对着种种困难,怀来县司法局迎难而上,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势,靠着那么一股子气与劲的勇毅,迅速转变观念,克服重重困难,一往直前的开展工作。数不清多少次上门,向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虚心求教办案经验,数不清多少次电话和家访,与社区服刑人员与家属倾心长谈。几乎跑遍了怀来县所有的村居,跑遍了全省的监狱,走访、调查、接人,切切实实做到了与各个部门的无缝衔接,风雨无阻。

  社区矫正工作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怀来县司法局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左手法律在先,右手关怀在后,严格监督管理,耐心教育帮扶。对屡教不改的亮红灯,严惩不贷;对自我松懈的亮黄灯,及时预警;对遵纪守法的亮绿灯,普通管理;对生活迷茫的还要亮上一盏启明灯,点燃希望。”

  自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怀来县司法局完成了社区矫正工作从探索到初见成效的发展历程,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并且作为全市的亮点迎接了多次各级领导的督导检验。他们将在社区矫正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毅的走下去。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超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35278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