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张家口长安网 >> 评论

《卧底医生 生死缉毒》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18-05-28 11:47: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写在前面:

  英雄,侠之大者,心系苍生。

  数百次孤身卧底,数十次面对毒枭枪口,28年奋战在云南边境缉毒一线,他从来没怕过。习近平主席在签署授予其“八一勋章”的命令中评价,印春荣是独具虎胆、出生入死的缉毒英雄。

  印春荣曾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副支队长、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支队长。在缉毒战线连续奋战的28年里,先后30多次打入贩毒集团内部,冒着生命危险卧底侦查,最终将贩毒分子绳之以法。先后参与破获毒品案件32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类毒品4.62吨、易制毒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余万元。

  近日,由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政委范玉泉同志、天保边防检查站干部年世琳,根据八一勋章获得者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司令部副参谋长印春荣英雄事迹,写就的长篇报告文学《卧底医生生死缉毒》出版。

  从即日起,中国长安网文化栏目将首发连载《卧底医生生死缉毒》一书,揭晓那些惊心动魄却不为人知的缉毒故事……

  第一章引子

  夜色阑珊。

  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记者,印春荣终于可以独享属于自己的时光,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他倍感珍惜。

  连续两天,他都是在媒体的镜头下度过的,对于一个长期卧底的人来说,面对镜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这么多年,他学会的一项本领就是隐藏。

  印春荣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烟,走到了窗前,已经几个小时没能抽一支烟了,对于他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长久以来,他早已习惯把心事压在心底。

  把秘密藏在心里是最安全的。

  对于毒贩,他不敢说;对于家人,他不想说;对于战友,他不用说。香烟成了他排解压力的唯一方式。

  胸前那一排排沉甸甸的军功章,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清楚地记得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

  印春荣紧紧握住挂在胸前那最沉的勋章,它由203克纯金打造,代表着军人的最高荣誉,是由习近平主席亲自为他佩戴的。

  作为一名老兵,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是印春荣从来不敢想的。当习主席将“八一勋章”挂在他胸前时,他热泪盈眶。

  多少次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多少次承受着痛苦与挣扎,多少次强忍着愧疚与不安,现在,抚摸着“八一勋章”,印春荣心潮澎湃。

  窗外是灯火通明的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变幻莫测。

  印春荣静静地看着,夜色中,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显得那样平静、祥和。

  这样的时光,正是印春荣所企盼的。

  他历尽艰险,九死不悔,为的就是眼前的景象。

  一个卧底一年之中看到的罪恶与丑陋比常人一辈子看到的都要多得多。对于印春荣来说,成天与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每走一步,都不知道前面会不会是万丈深渊;每一个抉择背后,都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连续两天的采访,让印春荣不停地回忆自己走过的路。

  现在想来,日月如梭,53年的时光悄然而逝,他早已过了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现实已经把他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千锤百炼的硬汉。

  或许是白天说得太多,现在他思绪万千,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令他欲罢不能。他想了许多,从出生、成长、入伍、从医一直到缉毒,每一段经历都像放幻灯片一样在他脑海里一帧帧地翻过,画面清晰得好似昨日刚发生过一样。

  第二章毒害

  一张极具扭曲的脸强横地闯入了印春荣的脑海:瘦得皮包骨的脸上,一双如死鱼般凸起的眼睛没有丝毫光泽,仿佛只要轻轻一碰,眼球便会滚落出来。他的嘴巴好似一个深陷的洞,将要吞噬一切可以触及的东西,整张脸被硬生生地拉长了不少,面部仅有的皮肉轮廓被扯成了条状曲线。这张脸,放到恐怖片里都不用做任何装饰。

  这是一个“四号客”,在他死之前,人们就这样叫他了。他活着的时候,因为吸食海洛因,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四号”,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凡是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捂住自己的鼻子。

  “四号客”是人们最憎恨、最鄙视的人,他们为了毒品可以不择手段,抢劫、盗窃、卖淫等不法行径,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卖儿女、卖媳妇、杀人放火也不足为奇。

  人们不会因为一个“四号客”的死去而难过,只会拍手称快。对于“四号客”,人们一贯的想法就是早点死才好,不要活着害人,少一个“四号客”,就多一份安宁。

  对于“四号客”,印春荣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到大,这样的人他不知道见过多少。

  1964年7月,印春荣出生在滇西边城瑞丽,那本是一座美丽静谧的小城,群山环抱,景色宜人,可是因为与毒品泛滥的“金三角”毗邻,便蒙上了一层不该有的阴云。它既是阻击境外毒品内流渗透的西南门户,也是深受毒品侵害的地区。

  生活在边境的印春荣对毒品并不陌生。自打记事起,他就看到一些老人吸大烟,那时候的他对毒品的危害并不是很了解。直到读中学的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了毒品的可怕。

  有一天晚上,印春荣像往常一样上完自习回家,在经过一条小巷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个踉跄。他用手电一照,吓得心惊肉跳。在电筒光的照射下,一个早已死去的男人映入眼帘,他面目狰狞,手里还握着一支没有注射完的针管!

  那是印春荣第一次直面毒品带来的死亡,那一张散发着恶臭的脸是他的噩梦,多年以来,一直无法摆脱。从那以后,印春荣对毒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越来越了解毒品的危害。印春荣抓获的大多数毒贩,自己都不吸毒,有的毒贩甚至不让手下人吸毒。因为他们知道,沾上了毒品就意味着家破人亡。

  青年时期,印春荣所目睹的悲剧,多数和毒品有关。家乡的孩子们还小时,很多父母就急着把他们送往外地的亲戚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远离家乡,以免他们长大后沾染毒品。

  有一个与印春荣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目光纯净,志向高远,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歌唱得好,弹得一手好吉他,而且聪明能干,中学毕业就找到了让同学们羡慕不已的工作。但他后来沾染了毒品,曾经炯炯有神的双眼变得呆滞无神,整个人就像着了魔一样。为了买毒品,他不但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最后还将10岁的儿子带到境外卖掉,自己也成了暴死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

  印春荣的中学舍友,毕业后生意做得不错,家里盖起了小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没想到,印春荣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竟然是因贩毒而身陷囹圄。

  印春荣的一个远房亲戚原本是村主任、县政协委员,曾带领村民修公路、架电线、引自来水,带头发家致富,是家族的骄傲,却也逃不过毒品的魔爪。他因贩毒被判刑,在铁窗下度过余生。

  只要沾染了毒品的人,就像被人松开的氢气球,看似扶摇直上,但所有人都知道,“嘭”的一声炸响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吸毒者,特别是青少年,刚开始都觉得吸毒只是一场游戏,一种很酷炫的行为,最终,他们变成一股流错方向的水,再也回不到人生的正轨。

  对于这些往事,印春荣既惋惜又愤怒。目睹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现实,他的心在滴血。太多的人间悲剧,让他痛心疾首,疾“毒”如仇。

  是毒品,把一个个好端端的人变成了魔鬼!

  如果没有毒品,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间悲剧发生!

  现实中没有如果,只有可是。毒品不停地扩张自己的领地,将魔爪伸向那些不辨是非、不知深浅的人。

  只要还有毒品,印春荣就无法停息自己的脚步,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超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35278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