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张家口长安网 >> 外埠

国歌立法让中国声音更响亮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17-09-07 11:23: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歌立法让中国声音更响亮

  谢军

  9月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歌法》,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继2004年全国人大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后,此次专门立法更加清晰了国歌的国家象征意义。同时,对于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过国歌的行为,也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法者,国之重器。”国歌立法规范了国歌演奏与使用,是国民对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感的法律确认。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律有效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尽管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对于演奏场合和礼仪作了简要规定,但因其法律效力位阶较低而意义有限。如今,《国歌法》以法律形式明确和加大对肆意破坏与侮辱国歌形象者加大惩罚力度,不仅让国人心怀敬畏之心,更让执法机关打击执法更具底气。国歌立法,将更能营造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与国旗法、国徽法一起,国歌立法将是我国国家标志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国歌作为宪法确立的国家标志与象征,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号角。尽管国歌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浓缩与升华,但它所彰显出来的权威厚重并未在平素生活中被体现。加之,社会公众对国歌定位与缺乏正确认识,不严肃奏唱国歌与不准确使用国歌的现象经常发生。更有甚者,篡改与亵渎国歌、商业化使用、任性娱乐化与不严肃奏唱国歌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尊严与伤害了民族感情。以法律方式打击势必可以说,国歌立法是促进全民正确使用与奏唱国歌的必要举措,是以法律方式增强社会动员与整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打造法治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立竿见影,呼谷传响。”用这句话来形容国歌立法对于遏制侮辱国歌违法犯罪行为的功效再不为过。

  需要强调的是,国歌立法并不意味着“唱不好国歌就是违法”。伤害爱国情感行径虽是国歌立法的剑指所向,但以法律形式明确国歌的国家地位、奏唱场合、礼仪形式和曲谱录音版本,更在于召唤人们爱国精神的回归。不同于国旗与国徽以静态图文象征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国歌以动态的旋律展现民族气质与精神面貌。激昂振奋的曲调与铿锵有力的词句,激励各族同胞共赴国难、为国捐躯,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国歌已不是单纯的一首歌曲,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号角。以法律形式确立国歌奏唱场合、礼仪形式与曲谱版本,给人们正确适用和奏唱国歌提供了行为规范参照。今后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学校早晨升旗仪式,我们都可以用“最正确的姿势”来倾听历史的回响与吹响向前冲锋的号角。

  另外,国歌立法与中国崛起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一方面,国歌作为我们民族饱受苦难与先烈奋发图强的记忆旋律,它所传递的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时刻鼓舞着我们每位炎黄子孙。另一方面,国歌立法也是展现我们国家自信的必然要求。改革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身影”在国际舞台上也从幕后走向台前。在盛大体育赛事、重大外事活动与升国旗仪式等隆重场合,国歌与国旗一起代表着国家民族。以“最正确的姿势”唱响国歌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精气神,更能鼓舞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同心同德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还有,国歌立法也是我们国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不论是烽火狼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年代,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直抵心房,让人肃然起敬;从庄严的天安门升旗现场到国际外交会场,从祖国的“北极”漠河到南海诸岛,《义勇军进行曲》以不到60秒的旋律将更加笃定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国歌既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传递中国声音与中国故事的载体。国歌代表着国家的神圣和13亿人民的尊严,每一句歌词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从长远来看,国歌立法不仅有助于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严格立法是维护国歌尊严“起手式”,关键更在于普及国歌法教育。“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从娃娃抓起,加强国歌宣传教育,让国歌深入人心,成为公民的国家意识;让人人成为国歌忠诚守护者,贬损、玷污国歌者势必无所遁形。

关键词:国歌 立法 中国 国家 人大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超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序号:冀ICP备17035278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